为什么民国第一个元旦推迟了14天?

日期:2023-01-01 16:46:53 / 人气:215


这是一份有116年历史的报纸。在其版权页上,它实际上用四种方式标记了时间:
“中国成立于4605年”
"公元1907年"
“日本明治40年”
“清光绪三十三年”
“印刷于公历7月2日”
“公历7月5日发行”
一份报纸用五种方式来标记时间,既证明了其复杂的背景和刊物的庄重严肃,又有一种历史的无奈感。
这背后,是有很多学问的。
首先,同盟会的官方刊物《人民日报》诞生于日本,所以你看,第三行是日本年表法。
其次,这本由孙中山等人创办的期刊主要面向国内读者,所以遵循的是清政府编年史方法;
还是那句话,前面的字,大的那个,用的是中国最古老的纪元法,黄帝纪元,也就是距离黄帝4605年。
这个时间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保留的“祖宗之法”。无论哪个朝代,哪个世代,都可以从古代历法推算,所谓“五千年文明”。
最后,下面这个西历,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,从1907年7月2日开始一直到2023年元旦。
这种复杂的日期标注方式只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前。
也可视为旧世界孕育新时代,新旧交替中的历史奇葩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甲午战争,1898年政变,1911年革命,这些用旧历时间记历史事件的方法,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再出现了。
而是标有公历时间的名字,如七七事变、一二八事变、九一八事变。
这种微妙的变化就是新旧时代的区别:
从民国元年开始,中国抛弃了旧历法,采用了西历。
此后以天干地支为标志的事件,如甲午战争、辛亥等,在我们的历史中已经很难找到了。
今天费淳讲的元旦趣闻,不过是1912年“改元”那年发生的几件意想不到的事。
一些关于元旦的常识
1.元旦≠1月1日
首先,元旦并非诞生于孙中山“改元”的1912年元旦。然而,它始于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,中华民国成立。
元旦在中国的古代史书中早已有之。
元,即始与始;日出带来光明。
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。
第一天是1月1日,不是天经地义吗?
号码
在中国古代,元旦一般不是1月1日。当时还没有西历时代的法律。怎么会是1月1日呢?只有正月初一。
让很多人惊讶的是,古代不是正月初一而是元旦。
据古籍记载,中国夏朝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;
在商朝,十二月(腊月)的第一天是大年初一;
在周朝,十一月(即冬季月份)的第一天是元旦;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十月(春月)的第一天是大年初一。
汉武帝以后,我们又恢复了夏朝正月初一为元旦的习俗。
之后的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一直到辛亥革命,都是这个习俗,正月初一是元旦。
2.过年≠春节
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,用神奇的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生产。二十四节气中,没有“春节”,只有“立春”和“春分”。
因此,春节被视为新年的第一天。这种习俗在古代是没有的,建国后也有。
3.孙中山:不需要公历,就当不了总统。
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义爆发后,各省代表召开会议,议题之一就是历法在新国家的使用。
黄兴代表同盟会提出,中华民国应采用公历纪元法。许多代表同意与旧社会决裂。
但也有人提出异议,认为农历是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“祖宗之法”,建议保留和延续。
国父孙中山现在在上海,准备到南京上任。接到这个消息后,他立即发了一份电报,内容如下:
民国必须用公历,否则在南京绝对不行。
孙中山下令后,上海陆军总司令陈拟了一个布告说:
“今天,根据总统令,本月13日是公历新年。民国百度改革,急需及时使用公历,与世界列强共进文明...
“为此向军民发布公告,全体将士皆知,改为民国元年正月初一,即4609年11月13日。从农历向前,一切变化……”
1912年1月1日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,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。那一天,各方都通电了:
“中华民国采用公历,黄帝年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。”

作者:万泰娱乐




现在致电 QQ: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万泰娱乐 版权所有